湖北藕汤(散文)_武汉_大碗_陈友谅

作者:刘益善 湖北人喜欢喝藕汤,湖北人煨的藕汤好吃,湖北人招待客人,没有藕汤不上桌,湖北人过年过节,家家煨藕汤,不然就不完美。这些话基本是正确的,有点不正确的是,还有少量的湖北人不是这样,他们不会煨藕汤,也不一定喜欢喝藕汤,比如鄂西北地区

作者:刘益善

湖北人喜欢喝藕汤,湖北人煨的藕汤好吃,湖北人招待客人,没有藕汤不上桌,湖北人过年过节,家家煨藕汤,不然就不完美。这些话基本是正确的,有点不正确的是,还有少量的湖北人不是这样,他们不会煨藕汤,也不一定喜欢喝藕汤,比如鄂西北地区。我曾到神农架边的房县当了一年工作队队员,就一次藕汤也没喝过。十堰市作家杨世运到武汉工作好多年,他也还不会煨藕汤,每次煨的汤,排骨烂熟了,那藕却不烂。他后来向我请教这事,我把窍门告诉了他,如今不知他藕汤中的藕,还煨得烂否?严格地说,喜欢喝藕汤的湖北人,大致分布在武汉周边地区以及江汉平原一带。

湖北的藕汤是用猪排骨、脊骨及蹄髈加大筒藕煨,再用大砂罐煤炉火,煨出来的汤浓稠、味鲜,特别是那一筒筒的藕,略红发亮,拈出一筒,不小心掉在地上能跌得粉碎,那烂的程度可谓极致。一盆热腾腾的藕汤端上桌,众多筷子伸过去,藕很快就吃完了,盆里的骨肉却还未动。主人赶忙从罐子里再舀出大碗藕倒进去,往往一顿饭下来,那盆藕汤要加进去三四回藕。如果自己家里吃,一人一大碗,吃藕喝汤,大快朵颐,快乐逍遥,是极好的享受。

湖北人在外地生活多年,一想起故乡的藕汤,还津津乐道。那砂罐藕汤,热气腾腾,母亲盛上一碗递过去,少年童年的回忆,藕汤立即引出一缕乡愁来。于是就买藕买排骨生煤炉煨藕汤,可就是煨不出故乡的那种味道,更吃不出母亲端的那碗藕汤的香醇,虽然母亲那碗藕汤中藕多骨头少,排骨更是珍贵。

在北京《中国林业报》当副总编的一个朋友,武汉人,曾给我寄来一篇写喝家乡藕汤的散文,那文字透出了浓浓的思乡情味,我将此文发表在《长江文艺》上。诗人陈松叶,武汉人,在北京工作多年,那年到武汉大学上作家班,人到中年当学生,妻子和孩子在北京。有个星期天,我在武昌水果湖菜场碰到他,腋下夹只铝碗,手里提着几块烂骨头和几节细藕。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回宿舍去用煤油炉子煨藕汤。陈松叶那时停薪留职上大学,正是秦琼卖马时。即使再困难,他也要买几块骨头、几节藕煨汤。藕汤,湖北人的情思和乡恋啊!

煨藕汤,藕是非常重要的原料。湖北乃千湖之省,没湖不生藕的,藕的种类繁多,有的藕细而长,有的藕肥而壮,有的藕节短体圆。这种种不同的藕,都可以煨藕汤,有的藕煨得特别粉烂,有的藕不易煨烂。前面所说十堰来武汉的杨世运,煨的藕汤藕不烂,是碰上了这种藕。我告诉他一个将藕煨烂的诀窍,也是别人告诉我的:那是将藕洗净切成筒子后,装进盒子里,撒一层细盐,簸一簸,稍放十几分钟,再放进排骨或骨头汤中煨,没有煨不烂的。“鄂城的鳊鱼团丰的酒,黄州的萝卜巴河的藕”,据说浠水巴河的藕筒节大,煨的藕汤特别好。

湖北各地的名藕还有好多种说法,我碰到一次特别好的藕是在沔城。沔城是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家乡,是原沔阳县、今仙桃市所辖的一个镇。前些年,湖北邮电系统文协的叶万青大哥请我与刘醒龙、陈应松,去仙桃市仙苑宾馆为邮电系统的作者讲课。讲完课后,叶大哥弄辆车陪我们去沔城看陈友谅的一些遗迹。叶大哥是沔城人,上车就打电话安排午饭,说是请我们去周大碗饭店吃饭。到了沔城,看了陈友谅留下的一些遗迹,倒也引起了我们对历史的一些回顾。当年农民起义,实是生活艰难不得不反。陈友谅反元,后来做了汉王,不知他忘没忘当年耕作之苦。

中午,我们到了周大碗饭店,说是饭店,其实就是乡镇的小饭馆。周老板与叶万青是熟人,热情得很,吃饭时端上来的碗,只只大得像小脸盆,粗瓷烧的,我们方知这周大碗饭店的来历。周大碗最拿手的吃食是排骨藕汤。哇,好大的碗,好大的骨头,好大的藕筒子,藕汤煨得汁液浓酽,香气四溢,引人口水欲滴。没说的,在赞叹中,我们每人干掉了一大碗,欲再吃,惜胃已装不下。叶万青说,沔城藕很有名,粗壮质粉,那藕的洞眼比别处要多两三个。我们也没数那洞眼到底有多少个,只顾说那藕汤好吃。

那年,刘醒龙的小女儿还怀在妈妈的肚子里,刘醒龙要买几十斤沔城藕带回武汉,煨藕汤给妻子补养身子。叶万青就让周老板用三只大纸箱,各装一堆沔城藕,送给我们三人,哪能说买的话。谢谢刘醒龙,因为他要沔城藕,也让我和陈应松白得了一纸箱藕。回到武汉用沔城藕煨汤,那味道自是不一般。

如今,人们生活水准提高得很快,饮食文化得到弘扬,各地名吃多不胜数。湖北菜中好吃的东西也多得很,而湖北藕汤,原材料价格低廉,制作也不复杂,属于大众化的吃食。湖北人爱藕汤,每逢年节到了,就家家买藕,买猪排骨、脊骨及蹄髈,做好过年节的准备。到时候,邀上三五朋友,煨上一大罐子藕汤,然后喝点小酒,大碗吃藕汤,那真是其乐无穷的美事啊!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

刘益善简介:

刘益善,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汉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武汉东湖学院驻校作家。

发表小说、散文、诗歌600余万字,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30余部。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诗刊》优秀作品奖,组诗《闻一多颂》获《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纪实文学《窑工虎将》获全国青年读物奖,中篇小说《向阳湖》获湖北文学奖与汉语女评委奖,短篇小说《东天一朵云》获湖北文学奖,散文《飘扬在田野上的白发》获全国漂母杯散文奖,散文《一个村民小组长的奋斗史》获全国奋斗之城散文奖,散文集《民间收藏纪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获首届方志敏文学奖诗歌类大奖,长诗《向警予之歌》获中国第六届长诗奖。有诗文译介海外并选入中小学课本。

推荐人:李武兵 / 编辑:李勋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pLYZd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