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百”做起来 乡村产业旺起来_明材_高明区_拳头产品

合水粉葛等优质“明材”将被加工为“明菜”,助推高明产业发展。 洪海 摄 三洲黑鹅是典型的“明材”,已发展成为高明农业拳头产品。 洪海 摄 材源高明,香溢湾区。4月24日,高明将举办2023年“粤菜师傅”百村名厨名菜争霸赛,赛事报名已经开

合水粉葛等优质“明材”将被加工为“明菜”,助推高明产业发展。 洪海 摄

三洲黑鹅是典型的“明材”,已发展成为高明农业拳头产品。 洪海 摄

材源高明,香溢湾区。4月24日,高明将举办2023年“粤菜师傅”百村名厨名菜争霸赛,赛事报名已经开始。同时,高明“粤菜师傅”餐饮“明店”评选活动也已开始报名,致力培育一批具高明特色的餐饮“明店”,助力打造湾区微度假旅游美食目的地。高明的“五个一百”工程进入实操阶段。

上周,《佛山市高明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252”工程总体方案》(下称“2252”工程)发布。高明要做大做优合水粉葛、三洲黑鹅两个地理标志品牌,推动打造“高明食材”“高明美食”两个区域品牌;实施“粤菜师傅”“五个一百(明材、明厨、明菜、明店、明村)”工程,打造合水粉葛、三洲黑鹅两个百亿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细品“2252”工程,其中的“5”(即“五个一百”)是重要的推动工程。“明材”“明厨”“明菜”“明店”“明村”这五个工程做起来了,地理标志品牌、区域品牌才能叫得更响、推得更广,百亿产业集群才能得以逐步形成,甚至还能带动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协调发展。

撰文:盛正挺 朱苏娇 明宣

振兴“明材”品牌

优质食材要加快走出高明

“厨出凤城,材源高明”。优质的食材是美味佳肴的重要基础。高明有很多优质的土特产,但多年来,它们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不高,整体产值偏低。“2252”工程的启动,或将为这些“明材”带来一次让外界深度认知的机会。

合水粉葛、三洲黑鹅是典型的“明材”,已发展成为高明农业拳头产品。合水粉葛于2006年成功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佛山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洲黑鹅于2022年7月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种植粉葛苗的好时候。高明区更合镇是合水粉葛的主要种植区,集聚了以佛山市富易粉葛专业合作社、佛山市高明区禅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禾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粉葛种植企业,核心种植面积约8000亩。目前,大多粉葛种植基地已完成粉葛苗种植,经过270天左右的成长期,粉葛会在收获的季节迎来成熟期。高明是广东省最大的绿色粉葛生产、出口基地。

三洲黑鹅的养殖区域则主要集中在高明区明城镇苗迳村委会,主要的养殖企业以高明区海鹏养殖有限公司、海达养殖公司两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年出栏约200万只。

高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明将主要围绕合水粉葛和三洲黑鹅这两个“明材”构建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在优质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引导企业以更高的生产、加工和品质标准统筹布局发展预制菜产业,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同时,高明将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依托中荔农业等农产品进出口企业,打通国内外市场渠道,建成辐射能力强、影响力大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进一步提高“明材”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合水粉葛、三洲黑鹅两大品牌打造方面,高明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欧阳尚晖表示,将主要通过推广使用地理标志商标标识、提升地理标志商标品牌知名度和价值、推进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质量建设、加大两大“明材”的宣传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擦亮高明农产品的两大金字招牌。目前,高明正积极申报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力争2024年年底前成功获批开展示范区建设。

其他的“明材”也将迎来发展契机。2022年,高明区市场监管局已组织对合水生姜、富硒大米、对川茶叶等高明特色农产品进行调研,深入挖掘其独特品质和人文历史,对申报地理标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目前,高明区市场监管局已将合水生姜、富硒大米列入地理标志申报培育名录,计划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逐步推动申报。

引导产业延展

“明厨”“明菜”为土特产增值

农产品是乡村最原始的产出,是一方水土对勤劳人民的馈赠,但不时面临运输难、销售难、附加值低等情况。去年,高明的合水生姜就曾一度滞销。“2252”工程不仅要打响合水粉葛、三洲黑鹅等“明材”的品牌,还要通过培育“明厨”、打造“明菜”等方式,延伸“明材”的产业链,提高土特产的附加值。

高明区2023年“粤菜师傅”百村名厨名菜争霸赛将选出一批“明厨”“明菜”。赛前,高明会组织选手参与“粤菜师傅”有关培训;赛后,高明将引入省内名厨与高明获奖厨师结对,深化提升高明“粤菜美食展览馆”内容,共同打造高明本土“粤菜师傅”孵化基地,提升高明名厨知名度和乡村美食知名度。

据高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创业促进股股长林艳娟介绍,2019年至今,高明共培训“粤菜师傅”相关工种7179人,建立1个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4个区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1个市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认定6名高明区“粤菜名厨”,13名选手被评为“佛山市技术能手”,1名选手被评为“佛山市粤菜名厨”,带动就业创业1万多人。

在培育“明厨”、打造“明菜”方面,高明将实施乡村振兴“粤菜师傅”工程“三星”孵化培养计划,即通过实施“高明粤才”“高明粤菜”“高明粤材”计划,用三年时间孵化培养100名食品安全意识强、品行端正、厨艺精湛、锐意创新的高明“明厨”,推出100道融合美味与特色、传统与现代、色香味型俱佳的“高明名菜(明菜)”等。

林艳娟表示,高明区人社局将进一步推动高明区“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大力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真正打通“粤菜师傅”培训“最后一公里”,加强“粤菜师傅”人才体系建设,提升参赛选手竞赛水平,将更多劳动力培养成为职业“掌勺人”和名厨大师,孵化培养更多的“高明厨师(明厨)”,发扬光大本地特色食材菜肴,擦亮“明材”品牌。

要想高明特色食材能走得更远,不仅要深挖“土”的资源,还要发挥“特”的优势,更要延伸“产”的链条。产业链延伸,才能更好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佛山市禾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禾田农业”)创始人李伟玲是一名现代职业新农人,她倡导用科技兴农,通过无人机技术和生态植保技术的融合,为传统农业插上“翅膀”,为农户们提供耕地、插秧、植保等各类农业服务,大大促进了农户增收。去年,禾田农业共收获了15万多斤粉葛,目前已全部售出。

“粉葛是小众产品,我们希望把它往生活用品方面发展,让市民日常生活中多用。”李伟玲积极推动粉葛相关产品开发,打造品牌,禾田农业目前推出了葛粉、葛根面、葛根粉丝、葛粉曲奇等深加工产品。“这些产品销量还不错,例如葛根粉丝在市面上的接受度还挺高的。”

力推产业融合

“明店”“明村”为旅游业赋能

一道美食可以让千里之外的“吃货”慕名而来,一家餐厅或一个村庄则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产业空间。

在“明厨”“明菜”的基础上,“明店”“明村”的打造将让从合水粉葛、三洲黑鹅等“明材”延伸而来的产业链更加有形化,为农业与餐饮服务、乡村旅游等产业的结合提供有机的载体。高明的一些餐饮企业和乡村已经先行一步。

园林美食城总店位于高明区杨和镇清泰村路段,是一家专营地道健康农家菜的餐馆。鲜甜鹅骨汤、风味蒸鹅片……该店推出的三洲黑鹅全鹅宴,让很多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慕名而来,店里一年能卖出1000多桌全鹅宴。去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主办的《寻百强,看中国》大型融媒体活动走进高明,就对该店的三洲黑鹅全鹅宴作了相关报道。

园林美食城总经理杜建超介绍,园林美食城主要以发掘地方失传菜品、手艺及本地各种特色食材为主,店里所用食材六成是本地食材。比如,簕菜是两广地区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野菜,高明有不少农户现在也有种植。每年春分至清明这段时间簕菜嫩叶疯长,现在正是品尝好时节。园林美食城推出的菜品“酸菜炒簕菜”被评为佛山市粤菜名菜(点)。

园林美食城是佛山粤菜名店,曾荣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等称号。“店里生意不错,七成客户都是外地的,园林美食城也有民宿,游客过来有得吃有得玩有得住。”杜建超说。

荷城街道沙寮村望江背田,整个村子沿西江堤围分布,“靠水吃水”孕育出河鲜一条街。2021年,沙寮河鲜美食街被评为“佛山市美食集聚区”。西江河鲜已成为沙寮村一张响亮的名片。

作为一个由早期疍民上岸后建立的小渔村,沙寮村很好地保留了疍家人耕作、捕鱼文化,是高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村级改造示范项目,也是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示范节点。2021年12月底,沙寮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正式交付村集体使用。

如今,沙寮村环境全面升级,餐馆门前道路全部硬底化并且配备了停车位,还修建了暸望塔和观景平台。打造文创商街、引入精品民宿……沙寮把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乡村文旅融合,促进了游客的持续消费。目前,沙寮村经营的河鲜餐馆已由原来的11家增至17家,除中式餐馆外,也有主营西餐、泰国菜等的餐馆。

“靠近江边,风景环境也好,有很多人过来打卡,广州的客人最多。”高明区荷城街道沙寮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欧志豪介绍,去年虽受疫情的影响,但国庆期间沙寮河鲜街单日接待量也有2000多人次,今年春节期间有门店消费比疫情前增加了二三成。

欧志豪透露,目前沙寮村正计划联合本地商家打造本地特色手信,例如利用丰富的河鲜资源,推出鱼干、虾干等手信。沙寮村计划打造成集文创、生活、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未来生活社区,渔文化精品旅游胜地。

■相关

粤菜师傅“五个一百”工程解读

高明将以“粤菜师傅”工程为引领,以举办百村名厨名菜争霸赛活动为抓手,统筹推进“明材”“明厨”“明菜”“明店”“明村”五大工程。

实施“明材”工程

推广百种特色名优食材

遴选本地百种以上特色名优食材,制作推广清单。深入挖掘其独特品质及人文历史,推进“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认定名优农产品品牌。结合“明厨”“明菜”“明店”“明村”评比、两大区域品牌宣传推广等活动,推动本地名优食材与美食深入融合,通过制作美食进行展现,多举措推广百种“明材”。

实施“明厨”工程

认定百名高明特色名厨

加强“粤菜师傅”人才体系建设,分期组织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孵化培养“高明厨师”。推动建设“高明厨师”培训标准体系,提升本地厨师技能水平,加大名厨培育力度,分三年通过百村名厨名菜争霸赛等各类竞赛评选认定百名“明厨”。

实施“明菜”工程

评选百道高明特色名菜

梳理高明本地饮食文化、传统特色菜肴和美食制作过程,结合本地特色食材开发创新菜肴。推动百村名厨名菜争霸赛参赛选手利用本地特色食材展现高明乡村美食菜品、展现新菜肴。邀请专业评委对参赛菜品进行评比,通过活动分批评选出百道获奖“明菜”。制作高明名菜菜谱,编制美食地图,促进美食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区域消费发展壮大。

实施“明店”工程

培育百家特色餐饮名店

制定评选办法,组织开展餐饮“明店”评比。通过评比促提升,引导餐饮店积极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就餐环境、提高服务品质、创新制作特色菜品和塑造特色美食文化等,打响特色餐饮招牌,推动餐饮店发展壮大,培育百家特色餐饮名店。

实施“明村”工程

建设百个特色农产名村

对辖区拥有知名特色农产品的乡村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特色农产品乡村培育名录库。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做精一批特色农产品乡村产业,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名村。通过百村名厨名菜争霸赛活动,有计划地评选百个高明特色农产“明村”。发掘“明村”特产和美食文化故事,推出乡村美食季体验活动,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带动兴村富农。

■聚焦

多举措推广农产品品牌

“明材”“明菜”拟登“中国品牌日”

根据“2252”工程总体方案,为提高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高明印发了《佛山市高明区农产品品牌推广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计划大力推广运用合水粉葛、三洲黑鹅两个地理标志品牌,推动打造“高明食材”“高明美食”区域品牌;持续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地理标志品牌+区域品牌协调发展格局。

《方案》显示,高明将推动粉葛协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合水粉葛、三洲黑鹅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无偿授权给企业使用;指导企业积极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识,将地理标志商标和标识印在产品包装显眼处,突出宣传其作为地理标志的独特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每年均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权和区域品牌商标保护专项行动,查处冒用地理标志品牌和区域品牌行为,维护品牌信誉。

为让无形品牌化为有形资产,高明将探索推进地理标志质押融资,联合金融机构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走访企业,深入宣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融资方案,推动年内促成首笔地理标志质押融资。

高明还将推动特色农产品相关单位、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各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发动区内餐饮店、餐饮行业协会围绕本地特色美食积极制定和实施粤菜菜品标准;推动每年新增各级各类标准不少于3项,形成一系列“高明食材”“高明美食”标准。

今年内,高明将策划举办区域品牌发布会,公布品牌使用主体名录;挖掘高明特色农产品的独特品质,制作品牌宣传片、动漫卡通等,充分利用各级媒体进行展播宣传,向消费者形象科普其独特品质,使品牌深入人心。

为扩大品牌影响力,高明拟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节系列活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等重大活动;举办美食节、百村名厨名菜争霸赛等活动,积极推介高明特色农产品、高明美食,推动品牌走出省内、走向全国。

高明计划,到2023年底,推动全区八成以上地理标识相关企业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和专用标识,实现地理标志产值年增长30%;引导区内20家以上企业、20种以上农产品使用区域品牌;新增制定各级标准不少于3项,培育不少于2家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店)。

到2024年底,力争获批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将“合水粉葛”“三洲黑鹅”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清单;引导区内50家以上企业、40种以上农产品使用区域品牌;建成不少于4家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店);合水粉葛、三洲黑鹅两个地理标志品牌、“高明食材”“高明美食”区域品牌知名度和价值显著提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LaMaw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