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索拉刘索拉|严力是我们这代独树一格的诗人

1978年严力芒克于玉渊潭 以自己为邻 文|刘索拉 严力是我们这代独树一格的诗人;是我们这代少有的能永远保持微笑的旁观姿态不停创作的诗人;是我们这代少有的能出色跳迪斯科和伦巴舞的诗人;是我们这代少有的会自嘲的诗人;是我们这代少有的不
原标题:刘索拉|严力是我们这代独树一格的诗人1978年严力芒克于玉渊潭以自己为邻文|刘索拉严力是我们这代独树一格的诗人;是我们这代少有的能永远保持微笑的旁观姿态不停创作的诗人;是我们这代少有的能出色跳迪斯科和伦巴舞的诗人;是我们这代少有的会自嘲的诗人;是我们这代少有的不露伤痕不发酸的诗人;是我们这代少有的不捏造深沉的诗人;是我们这代少有的城市诗人。我和严力的岁数差不多,从80年代起,就有了很多共同的朋友。直到现在,共同的朋友圈还在扩大。他是《星星》和《今天》的一员,那是一群在70年代文革最黑暗时期就已开始探索西方文化时尚和创作现代艺术的北京才子们。我不曾属于那一群,70年代时,连仰慕这些才子的边儿都没沾上过。还是到了80年代,由于北京年轻艺术男女的朋友圈,才认识了跳起迪斯科就停不下来的严力。那时候他在舞场上属于聚光,尤其是和他当时的女友在一起跳伦巴舞,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记得当时,我认识了很多的诗人和文人,唯有严力跟我说话的时候,我听不懂。因为他不说“人话”,你说今天真暖和嘿,他会用“另起一行”之类的话回答。你要是刚认识这样一个人,还真接不住这种对话!但当时他属于我们那个朋友圈里一份子,我们就自然成了迪斯科的舞伴,这种舞蹈也没什么舞伴可言,就是两个人对着发疯,谁和谁都没什么关系,有时候突然能疯到一起了,看起来跟hip-hop舞蹈大赛有一拼,绝对没有伦巴舞那种雅趣。除了疯跳舞,不和他对话,想要知道他是什么人,就去看一句他的诗。我认同他的诗句,还曾经为他一首诗“生命就像一座房屋”谱过曲。这个粉丝一当,就一直当到现在。从他80年代的诗一直看到他现在写的诗,我明白他比很多人都更早就做了对自己艺术态度的选择:在80年代最热火朝天的中国文化复兴一开始,当《星星》和《今天》的才子们最倍受中国和世界关注的时候,他就决定:叼着自己的影子从阳光里灯光里甚至迷人的月光里出去了永远出去了——《明天的一首狗诗》(1986年)他很聪明地选择了作局外人的身份,无论是在八十年代诗歌狂热的国内,还是在九十年代世界热切注视中国诗人的海外,还是归国后各种身份的有空可钻……他都一直采取旁观,但并不等于停止和等待。这种局外人的身份,使他一直保持敏锐,一直创作力丰富,不停写诗作画,不停探索他自己的语言独到处和作为当代诗人看社会的视角。他似乎没打算继承或承传中国古代诗人意境;更没打算继承和承传五四或新中国豪情诗歌的壮语;也没打算崇尚俄罗斯乡野伤感文学;也更没打算效仿欧洲晚期浪漫主义的呐喊….更更没有很多现代诗人那种造作的拼凑文字来迎合读者的无知。他很早就选择了一种集各种“灰色”幽默之大成,更加有城市风格的,更轻松又刻薄,自嘲又一针见血,也更加代表当时中国城市青年的语言和情感:我梦见米饭在往历史的反方向走走成米粒走成稻子走成种子又走成米饭啊空前的孤独哇尤其是在吃饱了之后端着像空碗一样的土地我的手在发抖“——《孤独》(1988年)这位诗人为自己选择的人生态度和他选择的这种简约顺畅的刻薄文字,就像是演奏钢琴练习曲,一直演奏到今,在越来越看似简单的文字音阶中隐藏着诸多对中国当代荒谬的社会风情的嘲讽,对卑微的伪文学家们的挖苦:尽管当事人在讲解与烹调无关的事但他还是给身边带有政治光环的人夹了一筷子表示弯腰的菜——《现代文学》(2014年)回顾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诗歌界文学界,从中国到海外,诸位才子们幸苦而沉重地扛着中国各时代启蒙文化的承传,在世界对中国文学的种种偏见和误区中挣扎着显露头角,而严力干脆把一切都简化了,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姿态生活和写诗。他即没打算当中国的“波多莱尔”,也没打算跟“唐璜”争风流,更没打算跟“布莱克”竞争男性激素,也没打算承担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重任。看他的爱情诗歌,就能看到他除了要让自己从光中消失,还要让自己从“当大男人”和大情人的义务中也消失:脚踏两只船的时候最紧张的是睾丸她往我心灵深处更深的地方离去更深的地方我还没有去过我们之间虽然有蛋黄和蛋清的感觉但问题是蛋壳在哪里过去的朋友回来索取过去的情诗,但题赠已被改过我常常置创新于羞愧的窘迫——《敌人》(1994年)到了九十年代,他成了个父亲,还试图用惯常的局外口气来解释那掩盖不住的天然喜悦:父亲的头衔证明了游走的精子还会游回来——《父亲的头衔》(1995年)他终于成了好父亲,不再依赖年轻时简单判断“我住在你那儿是否快活-(生命就像一座房屋1985)”而行为,他在诗中形容了对生活的新体验:看着自己在早市上拎着一袋食品一袋各种各样的叫卖声一袋经过精打细算的脂肪蛋白质以及维生素一袋生活的重量——《早市的太阳》(1995)中年的迷茫成为了桌上的剩菜要不要打包我犹豫了很久忽然发现是在家中而非外面的餐馆此时电视里传出了广告曲我早就不在乎歌词的意义了只要有优美的旋律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哼哼是搅拌成糊状的生命——《感受》(2012年)他的幽默使对现实的投降变成聪明的局外姿态:生活从来就没有获得过顺畅表达自己的机会因为生活不可能是顺畅的这就像很多文章里的桥经不起真实的过桥行为所以一看到这些桥就必须从水里游过去——《短句2012》而他则把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失望变成不同的幽默画面:消息传来有点不真实怎么说呢就像避孕套戴在了黄瓜身上——《诗歌口香糖2012.17》你还知道只要使劲地踮起脚尖几乎每个人都能看到灿烂的前途问题是这个姿势坚持不了多久——《你知道》(2012年)他喜欢省字,喜欢点到为止。他明白真理的持续短暂:真理的存在就是在与你擦肩而过时互相点一下头——《擦肩而过》(2014年)因此,他很明白,在大部分时间:创新太难在词语里造出所谓炸弹的人常常只是几响庆祝自己生日的鞭炮——《敌人》(2012年)这就是他的一种严肃,一种明白,“以”自己、以家、以社会、以国家、以功名“为邻”,是严力的诗句主题,置身于局外并不等于放弃,读者们能从他的诗句中找到对社会各种现象和对人生各种疑问的形容和严力式的解答。他其实绝对不会放弃诗的责任,可能是因为:逆风正在梳出我的发型为了美不回头“(1981年)刘索拉2015.04.22于北京严力1976年与芒克自建的地震棚简介:严力:诗人、艺术家,1954年出生于北京。1973年开始诗歌创作,1979年开始绘画创作。为北京民间艺术团体“星星画会”的成员。1984年在上海人民公园展览厅首次举办个人画展,是最早在国内举办的前卫个人画展。1985年留学美国纽约,1987年在纽约创办“一行”诗歌艺术团体,并出版“一行”诗歌艺术季刊。出版的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集、画集等二十多本。画作被上海美术馆、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以及私人收藏家收藏。近十年来曾被邀请为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中心访问学者,获《诗选刊》2004·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奖、韩国翻译中心及仁荷大学诗人艺术家访问学者、伊朗写作翻译中心访问学者、台北第十届国际诗歌节、应聘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中文系讲授中国现代艺术和文学、首届长安诗歌节长安现代诗成就大奖、第50届马其顿斯特鲁加诗歌之夜诗歌节、德黑兰第二届伊朗国际诗歌节、网易读书栏目首届《新世纪诗典》2011年度的成就奖。阿联酋迪拜“第六届国际文学节”,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的诗歌春天朗诵会等。目前居住于上海和纽约。《70年代》展览回顾:《70年代—關於青春記憶》圖片展Memoriesaboutyouth-1970s策展人:成蹊学术主持:霜子(鲁双芹)特别感谢:严力鄂复明参展名单:刘索拉芒克李银河张郎郎马可鲁陈庆庆岳重(根子)霜子潘婧鲁燕生严力周舵史宝嘉鄂复明张寥寥鲁晓芹张新华张润峰宫竺风宋淮云冯孝敏胡贻良巩建生陈卫国陈善鸿周倜李南李舟张李之林王汝烨张大伟阿元张澎張駿郭北阳于彪开幕时间:2016年3月26日下午3:30Curator:CHENGXiOpeningReception:3:30pm,March26,2016展览时间:2016年3月26日—4月24日ExhibitionTime:March26-April24,2016展览地点:成蹊当代艺术中心一号馆(望京六百本北区一层A07)ExhibitionVenue:FirstExhibitionHall,CHENGXICENTERFORCONTEMPORARYAR前言文/成蹊一个人,一群人,一代人,关于青春的记忆。每个人都是在逝去青春以后才开始回味青春的宝贵,其实相对于死亡,活着就是青春,我们还是继续无意识地书写着我们的青春,正如当年一样的无意识,就像此刻!70年代,是他们的少年或青年时代,是他们成长的年代。他们上山,下乡,写诗,打架,玩文艺,闹革命……70年代的经历奠定了每一个人最初的价值观,甚至决定了人们一生的选择,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知识分子群体,他们苦闷,闲散,绝望,乏味,同时又富有激情,渴望自由渴望表达。他们一般是自学,读书和写作是本能的需要,知识多来自于禁书,70年代的文学和绘画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和心境中慢慢生发出来的。他们是具有独立精神和社会关怀的知识分子群体。生命是不可预期的,他们中很多人后来都非常有成就,成了诗人,学者、作家、艺术家,但当时是想不到的,他们的成长经验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展览不是简单的回忆过去,而是历史在当下的意义。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但历史和人一样都是选择性记忆,每个人心中的历史,每个时代书写的历史都会不同,所以历史和人生都是考古学,它需要不断的挖掘,呈现,才会更加接近真实。从收集到来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或猜想到,每张模糊的小照片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人生故事,同一个时代,形态各异的人生,丰富多彩的青春。那些稚嫩的脸是多么鲜活和生动。希望能通过照片挖掘出这些不为人所知的人生故事。此次展览涉及的内容包括知青记忆,白洋淀诗群和北京文化沙龙,无名画会、星星画会,民刊《今天》等,那是70年代特有的风景。当生命以回放的方式呈现时,结局突然变的不重要了,过程才是最有意义的。历史是复杂的,一定有不同观点的学者,亲历者,观众,期待大家参与讨论,批评,指正。感谢诗人霜子的积极推动,感谢为此次展览提供作品,史料和文章的学者,艺术家,好朋友,没有你们的支持无法完成这个展览。最后感谢在这个无趣的时代,活着一群有趣的人。2016.3.11于望京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jYPz6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