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人物 | 姚俊岩:无影灯下无名的生命守护者_麻醉_临床_工作

作者:上海市东方医院 麻醉科医生——更像是沉默无言的术间伴梦人 让术者美梦成真 手术安全“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是医学界对麻醉医生的概括,如此神秘与重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麻醉科主任姚俊岩与“麻醉”的那些事—— 初到东方医院任职仅

作者:上海市东方医院

麻醉科医生——更像是沉默无言的术间伴梦人

让术者美梦成真 手术安全“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是医学界对麻醉医生的概括,如此神秘与重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麻醉科主任姚俊岩与“麻醉”的那些事——

初到东方医院任职仅月余,加上麻醉科本身忙碌的工作特质,平均每天要负责2-3间手术室,6-10位患者的麻醉,姚俊岩的采访时间被她安排在自己的早餐间隙。采访匆忙,没来得及沟通麻醉科办公室的具体地点,路上询问了好几位工作人员,才走进了令人有些许紧张的手术室,原来麻醉科医生的办公室就在手术室生活区的一隅,就像他们的工作一样神秘,等待我们走进和探访。

01、谋事在人,减少生命的遗憾

因家人的期待考入华西医科大学学医,又因个人的兴趣保研选择了外科相关的麻醉专业并直博攻读了麻醉学博士学位,不被外界对麻醉学科的误解所影响,“优秀毕业生”姚俊岩在麻醉的专业耕耘了23年。

一针麻药注射下去,患者可以瞬间“沉睡”过去,而等到手术结束,患者又能够在“沉睡”后如期醒来,宛如一台魔术——但是,麻醉远远不是打一针就完了,说到自己热爱的麻醉专业,姚俊岩尤为认真和投入,麻醉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病人在无痛觉(无不适)的状态下顺利接受有伤害性刺激的诊断和治疗,随后能及时安全地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一种技术”。

前不久,她为一位右侧胸腔完全被肺母细胞肿瘤占据的3岁小女孩进行了麻醉,这种巨大纵膈肿瘤对于麻醉医生是一个很大挑战,不仅气管插管是个难题,肿瘤压迫对于循环的影响往往在给予麻醉药之后变得更加严重,处理不好,呼吸心跳会发生骤停。但是气若游丝的小女孩拉着姚俊岩的手臂:“阿姨,我想喝奶奶”,让姚俊岩心中坚定“全力以赴、不留遗憾”的信念,并且又一次付诸现实。

姚俊岩说这份信念和追求来自于一次次与死神的搏斗:除了大众一般知道的临床麻醉,麻醉学科还包括急救复苏、疼痛治疗、重症治疗、医学教育等方面。姚俊岩也是创伤急救MDT等多个专家组成员,主持和参加过许多次危重病人的抢救。有一次她连续完成28位患者的急救和后续复苏、手术麻醉工作,和死神赛跑的她没有时间流泪,更没时间梳理情绪,但事后一直无法入眠……麻醉工作要“保证病人安全度过伤痛”,那医生心理伤痛要如何度过?

半年后海外访学时,一位同行的分享令她醍醐灌顶,用中文说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天灾人祸面前,即便技艺再高超也不是万能的,但身为医生仍要终其一生,精进技艺,不断求索,“在人力和现代科学所能及的范围内,给经手的每一位有救治希望的病患带来最好的治疗和生命的保障”。

02、为了病人,用科研打破生命的局限

其实麻醉科的科研并不那么好做,相比于其他的临床医生,麻醉科没有固定的主攻“病种”;再加上麻醉科众所周知的工作强度大等特性,分配给科研的精力也就受限,但姚俊岩认为只有科学研究才能揭示麻醉最根本的机制和原理,才能更好解决临床难题。

“我的研究方向是解决围术期神经功能相关的难题,源于解决临床问题并不断发展、延伸”,追溯到2002年的一次骶尾部肿瘤的手术,姚俊岩发现这种手术出血往往高达1万毫升,如果能放置球囊导管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的话,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失血,创造少血手术视野,还能彻底切除肿瘤。但也有造成病人的脊髓损伤、造成截瘫的风险——“如何在使用这一临床新技术,又不造成脊髓损伤呢?”她试图建立球囊阻断造成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先后采用羊、犬等大型动物接连失败,在大量阅读文献和不断尝试之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动物新西兰兔,摸索出球囊导管阻断造成脊髓损伤的安全时限,寻找到提高脊髓耐受缺血时限的药物,探索出了药物保护机制;而在之后的工作中,姚俊岩发现大脑作为更高一级的中枢在遭受缺血损伤后的后果更为严重,于是姚俊岩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延伸到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领域,并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博士后交流和培训,探索保护老年、儿童及术前患有脑部疾病的患者的“脆弱大脑”的良方……“科研来源于临床,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病人”,这是姚俊岩的目标,也是麻醉学的目标。

03、麻醉科的“中国机长”,为生命更添保障

因刚任职的缘故,姚俊岩的办公室还没布置妥当,但窗边阳光最好的地方,摆放了多盆大小不一的一些盆栽,“这都是以往教师节学生送给我的,和我一起度过了许多困难时期”。姚俊岩总会抽空给他们浇浇水,像对待学生一样。“我们需要通过科研来解决临床遇到的难题,更需要通过教学传播最基础的技能,提高临床处置能力。”而教育这条路怎么走?手拿多项教育课题的姚俊岩有自己的经验。

姚俊岩的读博期间恰逢华西医院麻醉科率先在全国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她也成了了全国最早一批接受麻醉科规范化“魔鬼训练”的学生。毕业后她来到上海,由于专业技术优秀且能力突出,七年后,她升任麻醉科行政副主任,如何促进学科的发展,也是她和当时的老主任经常探讨的话题——学科的振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我读书时最基础的诊断学技能训练就是从模拟教学开始的,令我非常受益”。经过多方请教和自行摸索,她把标准化病人引入了麻醉科的日常教学当中: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的“假”病人与住院医师“打交道”,评估医学生临床实操技能。不断寻求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形式,紧接着,她又将“情境模拟教学”用于常见麻醉危机事件培训,在酷似临床实际场景的状态下,锻炼医师快速准确诊断和处置能力。

“心理素质和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共同提升的教学和培训对于麻醉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姚俊岩举例:“就好像萨利机长和中国机长,他们能在危机时刻从万米高空成功迫降是因为他们总是做日常训练,功底扎实,出现困难和意外时才能危急时刻拯救全飞机人员的生命。”麻醉的本质是保护病人的安全,所以姚俊岩也想培养出一批麻醉领域的“英雄机长”,为生命保驾护航。

专家介绍

姚俊岩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哈佛大学博士后

东方医院麻醉科主任

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卓越医师、优秀青年医师人才计划

国家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专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创新推广分会常委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疼痛治疗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麻醉与脑功能关系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等其他课题10项;发表论著50余篇,参编专著8部。

文稿:陈周可嘉

编辑:戴文仪

审核:孙钰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ZvNA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