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我是毒舌大师互联网论坛+好莱坞大师班,龚宇王中磊等业内大咖说了啥?

4月17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互联网电影主题论坛、好莱坞电影大师班在京举行。论坛上,龚宇、王中磊、冯伟、李捷、亚宁、叶宁等嘉宾认同“互联网的大电影时代”已经到来,口碑营销更为便捷,影片品质愈发重要,互联网与电影有必要协同发展探索共赢之路;
原标题:互联网论坛+好莱坞大师班,龚宇王中磊等业内大咖说了啥?4月17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互联网电影主题论坛、好莱坞电影大师班在京举行。论坛上,龚宇、王中磊、冯伟、李捷、亚宁、叶宁等嘉宾认同“互联网的大电影时代”已经到来,口碑营销更为便捷,影片品质愈发重要,互联网与电影有必要协同发展探索共赢之路;大师班上,2019春节档爆款《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与设计总监张勃,分享了影片在概念设计及工业化制作方面的心得体会。互联网电影主题论坛:探索电影+互联网的共赢之路文/纪文彬4月17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北影节)互联网电影主题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互联网的大电影时代”为主题,是北影节七大主体活动之一“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的新增论坛。近年来,传统电影业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来自传统电影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代表在本次论坛上探讨了互联网对电影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未来电影+互联网的商业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借助互联网优势做大电影产业。互联网改变电影业态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梳理了国内互联网视频行业诞生15年来对电影产业的三方面影响:“视频网站把院线上映的电影平移到互联网上观看;影院柜台售票的90%如今转至网络平台销售;视频网站对短片、网络微电影提出制作标准,建立起网络大电影商业模式。”他感慨,相较与电视剧、综艺、游戏的结合,互联网+电影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近几年,互联网视频行业内容付费市场规模逐年递增,龚宇据此预测,今年网络视频内容收入或将超过电影票房。在龚宇看来,互联网对传统电影业产生巨大冲击,也将带动整个电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他希望互联网+电影实现双赢。传统电影业代表——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认为,互联网对于电影创作更多的是一个“工具”,具有提效、参考作用,并不能改变传统电影创作规律。“互联网+电影概念提出早期,有公司用大数据编写了剧本,又用大数据抓取流量明星生产了一部电影,票房虽然尚可,但口碑极差,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产品。”王中磊并不回避互联网宣发新模式让传统电影业受益的事实,“互联网用大数据帮助片方准确、高效地寻找目标观众,抖音等社交平台帮助影片信息快速扩散。”他以《芳华》为例,细数互联网帮助片方捕捉观众评价,电影借口碑传播最终又反馈购票行为的过程。王中磊认可互联网对原有购票模式的改变,当前线上票务平台大大提高了购票环节效率,但“消费习惯变革伤害了影院的爆米花经济和会员生意”。王中磊对未来互联网下的电影变革提出两点期待,一是改变可聚焦移动影院;二是借助5G、AI等互联网新技术,提升观影体验,增强观众与电影的互动。“追求极致”重获生存空间“OTT流媒体平台的出现把整个好莱坞搅得一塌糊涂,”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直言,Netflix和亚马逊等互联网影视公司对好莱坞传统六大公司带来的挑战颇大。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优酷电影负责人李捷建议,传统电影内容若能做到极致,被互联网冲击的压力会更小。“电影是手工艺品,新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宣发和用户触达方式上,内容创作本身不会改变。”他以淘票票为例,“以前用户评价电影多在朋友间交流,现在可在App上留言,自己的观点还能为更多观众提供建议;以前的宣传主要靠硬广,并不一定能激发用户的观看欲望,互联网精准传播则能有效解决该问题,用户还能一键点击‘想看’按钮表达态度;发行不必再依赖和影院拉关系,依靠数据,结合舆情热度,也能预测每日的排片上座率。”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同意李捷的观点,他补充表示,传统影院并不会在互联网时代消亡,互联网只会改变院线放映的电影类型、影院消费群体构成等。“随着电影窗口期逐渐缩短,用户可以很快在网络上看到热映影片。未来影院的消费群体更多是具有社交刚需的人,例如年轻情侣。电影院设备环境也将越来越好,如更大的银幕、全景声配套设施等,影院与家庭电视的观看体验区别将增加。”他总结,剧情片未来或将纯网发行,影院更适合放映视效大片。华谊兄弟电影总经理、华影天下董事长叶宁也认为,优秀的内容制作者在互联网时代拥有更多机会,“在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下,电影票房每年都在创造新纪录,市场增量潜力大。”不过,当前值得反复观看的优秀作品还太少,爱奇艺网站电影点播数据分布显示,在爱奇艺的网络电影流量贡献中,海外片库电影贡献超过50%,国产新片其次,只有极少数用户会观看国产片库作品。“国产优秀影片还不够多,大部分用户凑个热闹,看过后就不想再看了。”龚宇说。“追求极致”也同样适用于渠道方。李捷表示,影院服务若能做到极致,也能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收入增长。“CGV影院上座率、盈利能力、卖品销售情况特别好,因为这家影院提供借毛毯、雨伞等服务,如果观众晚场到达,超过一定时间可以退票并再补一张票。”他总结,不论是渠道行业还是内容行业,未来若做不到极致都将感受生存危机。变革时代正在到来,冯伟乐观展望道:“电影一直在与时俱进,业内要做一些符合消费者观看形态的电影,VR、AR等技术也有望改变电影的拍摄形态。”电影大师班助力中国青年影人崛起文/黄柏雪4月17日,由美国电影协会和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共同主办的好莱坞电影大师班,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开班。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总裁艾理善、派拉蒙全球执行副总裁ScottMartin、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为大师班致辞。好莱坞电影大师班自2006年在北京首次举办,十几年来已经成为中国与好莱坞电影业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大师班的交流主题是同样由美国电影协会举办的中美人才交流计划,邀请郭帆、田羽生、姚婷婷、李骏等杰出青年导演代表分享他们参加中美人才交流计划的经历和感受。中美人才交流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由国家电影局和美国电影协会于2013年共同发起,每年选派5位中国年度优秀导演,到派拉蒙影业进行一周的观摩学习和业务交流。乌尔善、薛晓路、张一白、张猛、郭帆、陈思诚、肖央、宁浩、路阳、徐峥、管虎、李玉、大鹏、韩延、李杨、闫非、彭大魔、姚婷婷、李骏、张末、程耳、谢东燊、田羽生等中国导演均参加过派拉蒙交流计划。田羽生、郭帆发表了参加交流计划的感受,言及这项活动对青年导演开阔眼界、帮助他们成长非常有好处。在交流活动中,中国导演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到美国电影制作工业化体系的流程和制度。感受到差距,“从那时起,我们这一批人心里就埋下一颗种子,就是要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去努力。”郭帆说。姚婷婷分享了一个细节。在好莱坞的后期回音和声音制作中,声音的层次和细节比国内要精细得多,“国内的声音效果只要求听得出是风声、雨声就OK了,而好莱坞要求每一个声音的远近、大小等细节,这是整体观念意识的问题,每个工种都有精细化的标准,这是好莱坞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交流活动改变了李骏“好莱坞追求票房第一”的既有认知,一定的票房回报是好莱坞电影公司运转的基础保障,但宗旨是要拍一部好电影。从《流浪地球》看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制作《流浪地球》不但创造了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今年大师班邀请影片导演郭帆和概念设计总监张勃分享了《流浪地球》在概念设计及其他工业化制作方面的心得。硬科幻影片需要符合科学逻辑,更需要标准合理的项目管理与专业完善的后期支持,这对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尚不完善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是巨大挑战。回顾《流浪地球》的创作过程,郭帆认为工业化在中国落地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还是在于观念和文化层面。“为什么我们的科幻电影不好?其实不是特效不好,而是没有形成根植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的文化根基。”郭帆表示,工业化制作中的管理、工具、流程设计、时间规划等都可以慢慢摸索,唯独观念非一时半会就能培养出来。《流浪地球》原著《三体》创造了宏大的世界观和一部1977年到2075年的编年史。在影片创作中,不仅需要文本,也需要画出具像化的设计。张勃负责的概念设计贯穿了影片创作的前中期,创作了800多幅概念图。张勃介绍说,前期的概念设计主要包括keyart、道具、角色和环境等部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寻求具体的制作方案,这与美术老师的方向不同,概念设计最重要的是配合导演和编剧的内容创作,通过图像的方式,找到影片的基调和世界观。”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国缺乏具有宏大世界观的科幻片,中国观众可以接受的科幻片的美学方向是什么,无人知晓答案。郭帆表示,《流浪地球》的概念设计特别注意寻找可以跟中国观众建立共同情感的部分。“大多数观众对高科技陌生,科幻片如果没有亲切感、熟悉感,容易把观众推离出去。我们要做的是把观众拉进来,人物、情感、声音等各方面,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往回拉。”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yxJYw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