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笑话博物馆文物介绍——上海博物馆的唐寅《牡丹仕女图》

知道唐寅唐伯虎就是小时候看陈思思主演的《三笑》,记得我还特别喜欢唱那段:“尊一声二奶奶听我表一表,华安本是块好材料,从小宝护金,长大金护宝,屈膝为奴这是第一遭,我的好二奶奶呀!你好心存全有好报……”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
原标题:博物馆文物介绍——上海博物馆的唐寅《牡丹仕女图》知道唐寅唐伯虎就是小时候看陈思思主演的《三笑》,记得我还特别喜欢唱那段:“尊一声二奶奶听我表一表,华安本是块好材料,从小宝护金,长大金护宝,屈膝为奴这是第一遭,我的好二奶奶呀!你好心存全有好报……”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上,就载有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稍晚一些,周玄暐的《泾林杂记》一书关于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更为详细,基本上形成了“三笑”的雏形。而明朝末年,冯梦龙以《唐解元一笑姻缘》为题,又将其编进了广泛流传的《警世通言》中。明末还有孟舜卿写的《花前一笑》,单人月写的《花舫缘》等杂剧,用舞台演出的形式,更使其走进了千家万户。所以《唐伯虎点秋香》这部戏俗名又叫《三笑》。历史上秋香确有其人,只不过她生于明景泰元年(1450),而唐伯虎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算起来秋香比唐伯虎足足大20岁,估计唐伯虎应该是没机会点秋香姐了。后人把这两个人联系在一起,可能是因为唐伯虎的一首诗作:“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乍看这首诗跟秋香没什么关系,但有想象力丰富的剧作家们认为这是一首藏头诗,这四句的首字组合起来正是“我爱秋香”。所以大家乱点鸳鸯谱,将唐伯虎和秋香配成了一对,也就忽略了秋香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的事实。再说回唐伯虎,其实唐寅并没有纳妾娶小,妻妾成群。他的原配夫人死于疾病,续弦的一位看唐伯虎做官无望就背他而去,最后一位红颜知己叫沈九娘,民间讹传为第九个娘子,才有了唐伯虎九个妻妾的风流传说。说起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文人,那就非唐伯虎莫属了。如果你真的了解他的一生的话,就会认为此言非虚。他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本来他应该高中状元,但因为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可以说是从此仕途无望了。出狱后他回到家中,妻子嫌贫爱富,知道他前途渺茫,就与他反目离婚。家里的佣人也渐渐不听他使唤,处处顶撞,使他在精神上备受打击,心情十分低落。后来他远离家乡,去遨游名山大川。后来,唐伯虎在认识了官妓沈九娘。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使唐伯虎有个绘画的良好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有了九娘照顾他生活,画艺愈见精到。《王蜀宫妓图》绢本设色纵124.7厘米横6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他画的美人,大都是从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九娘见唐伯虎不把她当作官妓看待,就益发敬重他了。日久生情二人结为了夫妇,过了两年,九娘生了个女儿,唐伯虎取名桃笙。1509年,苏州发生了水灾。唐伯虎的卖画生涯也就更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沈九娘苦心撑持。九娘终日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以致重病去世。沈九娘死后,唐伯虎就再也没有继娶妻室,他晚年皈依佛法,号称六如居士。《牡丹仕女图》有一首诗就是他专门纪念沈九娘的:《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唐寅生于1470年,卒于1524年。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金刚经》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之所以叫唐寅,是因为他是寅年寅月寅日(相传)出生的,这和屈原一样,出生日期极为特殊。他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代四大家(吴门四家)。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从小聪明好学,诗文书画,无一不精。28岁时,他考中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第一名解元,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但在第二年的会试中,因好友科举舞弊案的牵连,被捕入狱,从此功名断绝。出狱后,唐伯虎性情大变,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终成一代大家。唐伯虎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等。他的山水画师法周臣、李唐、刘松年,风格秀逸清俊,笔墨细秀,布局疏朗。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多以仕女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色彩或艳丽或清雅,线条清细,体态优美。花鸟画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长于水墨写意。传世画作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等。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画家们以积极入世的行乐观密切地关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尤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仕女画家。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代表了唐代宫苑仕女画在形神兼备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画家在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女子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唐寅的人物画,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画的格局。表现在体貌上有两种。一是线条细劲,敷色妍丽,气质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的有《王蜀宫伎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另一为意兴潇洒,远笔如行云流水,出自南宋梁楷、法常,并具有元人气息的如《东方朔偷桃图》、《秋风纨扇图》以及这帧上海博物馆藏的《牡丹仕女图》。《牡丹仕女图》纸本设色纵125.9厘米横57.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图绘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纨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无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丽,眉目和发髻钩勒精细,晕染匀整,具北宋李公麟圆细流利之笔;衣纹线条遒劲畅利,又吸取南宋李唐及元人刚健方折的笔法,具有刚柔相济,工写并用的特点,创明代仕女画的新典型。此图画枣高髻仕女,右手持扇下垂,左手拈花上擎,体态丰盈,举止有安详之态,头部勾勒精人晕染匀净,似富贵人家少妇。画脸、手等处流丽圆畅,而衣裙、披肩、腰带则以飘举方折之笔出之,这种方圆兼施富有对比的笔法,增强了这位少妇轻移莲步的动态美。设色浅淡清雅,人物发髻扎带和身躯下半部共有四处敷用淡朱色,而披肩和牡丹的叶子却用浅浅的蓝色,两色相映衬,使画中人愈加显得明丽可人。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eOpJ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