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横跨千年书画史上最高价苏轼真迹惊世再现!

2018年8月30日,佳士得香港拍卖不仅宣布征集到这件极具传奇性的苏轼书画作品,并首次在公众面前展示《木石图》,预计成交价格也将超过4亿港币。 此件珍稀墨宝将于佳士得香港艺廊进行公众预展,预展时间由8月31日10:00一直持续至9月1日1
原标题:横跨千年书画史上最高价苏轼真迹惊世再现!2018年8月30日,佳士得香港拍卖不仅宣布征集到这件极具传奇性的苏轼书画作品,并首次在公众面前展示《木石图》,预计成交价格也将超过4亿港币。此件珍稀墨宝将于佳士得香港艺廊进行公众预展,预展时间由8月31日10:00一直持续至9月1日17:00。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亚洲艺术部主席暨亚洲区副主席石俊生(JonathanStone)、中国书画部副总裁及国际资深专家游世勳出席此次新闻发布会。▲佳士得拍卖亚洲区总裁魏蔚现场致辞“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发展到宋朝是为登峰造极。当下我们迷恋宋朝,更是因为宋朝出现了众多文人名士,其中苏东坡是大家最为喜欢的名士之一,苏东坡一生才华横溢,虽历经磨难与变革,但却不改豪情达观。苏东坡的诗词我们一直吟唱至今,但其绘画作品却是少之又少,更够出现在拍卖市场中更是凤毛麟角。今天在佳士得香港见到《木石图》就是传说中百年前流失海外的苏轼原作,也是大家常在教科书中见到的《木石图》,不仅是苏轼的笔墨,亦有宋四家之一的米芾题跋,得以全貌呈现。”佳士得拍卖亚洲区总裁魏蔚女士在现场致辞中说到。正如魏蔚所言,传世可靠的苏轼绘画作品少之又少,这件流失日本80余年的苏轼《木石图》的重新发现,令人振奋。关于这件苏轼传世作品的发现,佳士得拍卖中国书画部游世勋亲历了整个过程,更为激动。▲香港佳士得书画部专家游世勋现场致辞“我们在读中国美术史绘画的过程中,苏轼《木石图》是必须要介绍到的,而居然在今年春季被我发现了这么一件令人激动的作品,当时简直是兴奋的无法克制自己了。为什么说这件作品开启文人画的先锋,在于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和苏东坡的官运有关,由于苏东坡的官运不是很亨通,可以说是颠沛流离,他在这个过程中把身边所能见到的景致创作出这件作品,这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宫廷宋代院体绘画是不一样的。苏东坡并没有去描绘所谓的花鸟和雄伟的山水去迎合皇室的需要,而是按照身边的接触到的景物,并赋予一定的精神性,所以从这件作品开始,竹子、石头,甚至一棵枯树都被赋予了精神意义。”游世勋讲到。▲苏轼《木石图》揭幕仪式现场其实早在6月份,就有消息放出佳士得香港拍卖已经从日本征集到《木石图》,并将有可能出现在亚洲拍卖市场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后更是掀起了关于苏轼传世画作以及文人画的讨论。公众领域范围内,苏轼的超高知名度以及超过4亿港币的估价,更是让《木石图》成为舆论讨论的热点。而佳士得能够发现这件苏轼《木石图》,也是缘于日本另外一个收藏大家族藏品的拍卖。“能找到这张作品,源于去年藤田美术馆藏品的拍卖,日本NHK跟拍了作品,日本藏家或许看到了这次拍卖的过程,于是在我们到日本征集的过程中打电话来说有“国宝”。结果一看到图片,汗都下来了,马上赶到关西。藏家拿出作品的时候,盒子非常朴素,放在毯子上让我们看。慢慢打开作品,正是我们学习美术史时那件苏轼的作品。也有国内专家曾找到这个家族试图回购,这个家族当时并没有意愿出售,谎称在二战时美军轰炸中烧掉了,因此一直保存到现在。”游世勋进一步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与黄庭坚的书法共称“苏黄体”,名列“宋四家”之首,更是被称为“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奇才,苏轼的词更是家喻户晓,其传世的书法作品《寒食诗帖》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相对于苏轼传世的书法作品,其绘画作品则少之又少,此前认为可靠仅有三幅。▲苏轼《潇湘竹石图》28x105.6cm绢本墨笔中国美术馆藏其中一幅《潇湘竹石图》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另藏有一幅《雨竹》,第三幅即为这件即将上拍的《木石图》,亦称之为《木石图》,是为唯一一幅私人收藏。苏轼《木石图》北宋日本私人藏《木石图》公认是“不超过3件苏东坡传世作品”之一,无论是真伪考证、学术价值、还是文化意义,在业内和业外,都引起高度关注。横跨千年来到我们的眼前,途中流落何方,我们或许可以从上面的题跋及鉴藏印中找出脉络。《木石图》局部刘良佐跋语首先有东坡同代书画家-米芾(1051-1107)的跋,跟着有宋高宗赵构(1107-1187)「绍兴内府」的印,以及南宋(1131-1204)金石学家王厚之的印。大宋灭亡后,元初著名书画家鲜于枢(1246-1302),以及元末诗文家俞希鲁都曾在上面题跋。据鉴藏印显示,至有明一代,则曾为朱元璋养子沐英(1345-1392)家族,和藏书家李廷相(1485-1544)所藏。《木石图》卷之上的米芾名款题跋苏轼留存于世的画作凤毛麟角,除去《木石图》,另一幅公认的东坡真迹《潇湘竹石图》,藏于中国美术馆。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苏东坡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画得一手好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便是“胸有成竹”这句成语的来源。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现藏于中国美术馆28x105.6cm苏轼《潇湘竹石图》与《木石图》这两幅画作本身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们本身的绘画价值,据传,北洋政府管治之时,《木石图》与《潇湘竹石图》皆为风雨楼所藏。前者从山东藏家而来,后者则一直为这间风雨楼古玩店的收藏,白坚夫从北京风雨楼中的古玩店中买走了《木石图》和《潇湘竹石图》这两件苏东坡的稀世珍品。白坚夫曾为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后因日子拮据,把这两幅东坡真迹都放售出去。《潇湘竹石图》卖了给《人民日报》社长邓拓,邓氏后来赠之予中国美术馆。据传,白坚夫曾留学东瀛,太太又是日本人,后来他把《木石图》卖给了日本藏家,收藏于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籁馆。旋转手机横向观赏《木石图》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俞莹先生在《雪浪名石忆坡翁》一文中提到:“《冲淡自然——翦淞阁文房韵物志》专场图录,发现了一组有关苏东坡的文物拍品,分别是《宋拓原石醉翁亭記》(苏东坡所书)、《唐宋诸家笔迹存景》册页,以及《雪浪斋玉印》(苏东坡制),原来均为清末大收藏家龚心钊瞻麓斋之旧藏。其中《宋拓原石醉翁亭記》册页最后附有苏轼所画的《木石图》照片两桢,旁有龚心钊1938年的题跋曰:“苏画米题墨迹,清初在黔南王沐府,奇品也。民国丁丑入于东瀛,余得影本存之。”苏轼《木石图》影印本宋代邓椿《画继·轩冕才贤》中开篇即记苏轼之枯木怪石:“(苏轼)高名大节,照映今古。据德依仁之余,游心兹艺。所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倪。石皴亦奇怪,如其胸中盘郁也”。宋代《春渚纪闻》则记有:“东坡先生每为人乞书,酒酣笔倦,多作枯木拳石以塞人意。”从这些宋代笔记中,可以想象在当时这幅苏轼《木石图》的重要程度,何况横跨千年的今天,更是价值不菲。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1wR3zLG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