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往事的句子感悟凌奉云:母亲的往事|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 一个人再成功,都不可能是全天下所有人的偶像,唯独有一个称呼,几乎是天下所有人心中“伟大”的代名词,那就是母亲! 我的母亲生于民国十七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年逾耄耋。戊戌(2018年)端午,我们兄弟4人相约回老家陪老母过节并商议母亲寿庆事宜
原标题:凌奉云:母亲的往事|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一个人再成功,都不可能是全天下所有人的偶像,唯独有一个称呼,几乎是天下所有人心中“伟大”的代名词,那就是母亲!我的母亲生于民国十七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年逾耄耋。戊戌(2018年)端午,我们兄弟4人相约回老家陪老母过节并商议母亲寿庆事宜。40公里的行程如春风一路、绚烂满目。车刚停稳,便见先我而至的兄弟仨正围坐在母亲旁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母亲坐姿端庄、神情自若、慈祥的笑声不绝于耳,令我十分欣慰并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如滔滔江水般涌来。母亲的少女时代是在战火纷飞中度过的,衡阳保卫战期间外祖父在城里挑河水被日本飞机扔下的炸弹炸死;父母订的是娃娃亲,由于战乱,未至及笄的母亲迫不得已投靠父亲。一晃就是76个年头,母亲共怀10胎、临盆9个、成活7个;在那艰辛的岁月长河,别说把小孩哺养成人,仅怀孕生子就够呛了。然而,母亲做到了,她把我们兄妹7人拉扯养大、开枝发叶,现膝下有子孙50余个;培育出10多个大学生、1个研究生、1个副高工程师,我还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这其中的艰难困苦谁人能懂?真可谓吃尽了酸咸苦辣,饱经了雨雪风霜,踏平了山壑沟坎,阅尽了人世沧桑……母亲虽出身贫寒,但乐善好施,出手大方。我的老家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土贫地瘦、交通十分不便、经济非常落后。童年的记忆里,我们家一年有一两个月缺粮,靠土豆、小麦、高粱甚至红薯渣渣、树叶充饥。我们生产队的男人大多姓凌,记得有一户女主人姓万,年龄比我母亲小,辈分却比我母亲大,她的丈夫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管她叫“二奶奶”,也有7个孩子。记忆中,她家更穷且脾气不好,经常与人家吵架。男主人很忠厚,但只会干些粗活。她的大儿子从小就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走到哪咳到哪、吐到哪,干不得重活。这一家子在生产队里常被嫌弃和不受待见。就是这家人,经常缺吃少穿,每到青黄不接时节,总会叫小孩到我家来借米、借盐、借油。因为大家都穷,借的也都不是太多,往往是一筒米(大概一斤),一杯子油(大概一两),一调羹盐(不足一两),为了面子过了十天半月便换个孩子来借,每年至少要借个两三次,一直到“尝新”(吃新收的稻子做的饭)为止。虽然,我家也不富足,但母亲从来没有让他们空手回过。▲作者在黄河塑像前留影有一次我不解地问母亲:“我们自己都吃红薯,怎么还把米借给他们?”母亲说:“你奶奶在世的时候,经常做善事,叫花子来了都要抓一把米,何况还是邻里乡亲呢?”每当我回想起“借物”的窘境和母亲朴实的话语,我的心头就会涌上一股莫名的酸楚与自责。母亲不仅心善,而且仗义。她常说:“做人大气、才有人气。”两年前的一天,一位开拖拉机的师傅帮母亲从集市捎来一些南杂,母亲非常高兴,一边泡茶、一边拿吃的,还要掏钱付运费,师傅死活都不要。临别时,她不想欠人情,便进里屋拿了两包香烟塞给他,不料师傅已启动了马达。拖拉机噪声很大,喊破嗓子也没反应,于是便赶忙去追,不小心绊到了“减速带”,由于惯性的作用,母亲被摔过去丈多远。奇怪的是,80多岁的老人只是受点皮外伤。我们问她:嘴巴怎么肿了。她说:“好玄啊,刚摔下去的时候,仿佛一阵清风吹来,一只无形的巨手将我托起,然后轻轻地放在地上。人啊!还是要多做好事,不然的话,今天就冇命了。”正如母亲所言,她做了一辈子好事、善事。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把家搬到了村道边以来,过往的行人和乡亲就经常到家里歇脚、喝水,母亲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每逢客人,她便满面春风,义务烧水、泡茶,有时还拿出一些糖果点心。那真是“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俨然一副阿庆嫂架式。三年困难时期,闹饥荒,饿死了不少人,我们村一个许姓家里一年之内夫妻和女儿相继死去,剩下的独子便成了孤儿,是母亲收养了他,为他提供吃、穿、住,他便帮助母亲照看我(我不到两岁),之后送他读书、当兵,使之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母亲对他视同己出,他待母亲胜过亲娘。母亲行善无数、德厚流光,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参加工作后接过母亲的“爱心接力棒”,尽力帮助“二奶奶”一家;还十年如一日帮助残疾青年朱运新,使之走出了病痛的阴霾;镇村修路、建学校、组里建堂屋,我都带头捐钱。母亲虽生在农村,却亭亭玉立,心灵手巧。母亲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算得上个美女,且非常能干。扯秧、插田、蒸酒、熬糖、缝衣、做鞋、炒菜、洗衣、浆衫,什么农活、家务事都会干,且样样精通。印象中母亲蒸的酒是最醇的、熬的糖是最甜的、炒的菜是最香的、织的毛衣穿起来是最暖和的。那时候,我家兄弟姐妹多,衣服很珍贵,往往是大的穿了给小的穿,小的穿了给更小的穿,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那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母亲为了能让我们穿得体面些,特地添了一台缝纫机。从未学过缝纫的她把旧衣服拆下来做裁剪图样,照葫芦画瓢。刚开始做,看上去有点别扭,多做几件后并不比店里买的衣服差。自从有了缝纫机之后,我们夏天也能穿上新衣了,兄妹们不亦乐乎。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好,老师要我代表村小去乡里完小参加学习经验交流,还要发言。我把这事告诉了母亲,她非常高兴,却因为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而犯了愁,思来想去,只好把过年都舍不得杀的两只下蛋的鸡卖了,换回几尺布,连夜挑灯赶做衣服。第二天,我穿着母亲做的新衣,登上了乡里完小的讲台,登时,同学们都投来了艳羡的目光,而我却模糊了双眼。每念及此,我的眼里都会噙满泪水。▲20年前一家三口陪父母在南岳除了做衣,母亲还会做鞋。做鞋的工序很多,首先要纳鞋底,然后做鞋帮,最后组装合成。特别是母亲纳鞋底的动作非常优美让我记忆犹新: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母亲便坐到里屋的小桌旁,拨亮煤油灯,开始纳鞋底。只见她用锥子在鞋底上扎出一个洞眼,然后用穿着粗线的大针扎入眼中,再用“针抵子”朝针屁股一顶,针头便冒出来了,继而用力一拉粗线也随之从锥眼中穿过,把线勒紧,一上一下一个小针脚便纳好了。这样一针一线不停地飞梭,一行行的针脚犹如一排排列队整齐的士兵,一首首抒情感怀的律诗,一曲曲綦针尖上的舞蹈;那“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的稳哪走的正,踏踏实实闯天下”的歌词,仿佛不是作家曲波所写,而是母亲所为;四乡八邻,母亲是最为朴素最为动人的作家、诗人。不仅如此,母亲还会一门绝活,那就是作“豆腐”。她能把一粒粒黄豆制作成白豆干、油豆腐、豆腐脑、豆笋、豆腐乳、霉豆粒、霉豆渣等近10个豆制品。母亲作豆腐用的是井水、烧的是柴火、碾压的是石磨。她能把握好火候,所以作出来的豆腐又鲜又香又嫩,吃过的人都觉“食犹未尽、回味无穷”。由于母亲手艺精湛,每逢春节,乡亲们都排队来我家作豆腐。他们挑来木柴、大豆,并负责磨浆、烧水,母亲负责榨浆、拌浆、点浆。作一套豆腐、收一筒米抵做工钱。过一个春节,母亲要作百来套豆腐,收入百来斤米,母亲靠的就是这点手艺把我们养大。记得有一年腊月廿六,小弟还差两个月出生,年近半百的母亲挺着大肚子提着百来斤盛满煮沸豆浆的木桶将它倒入缸里,由于地滑、桶重,母亲的身体发生了倾斜,如果处理不当将“人仰桶翻”,紧急关头,母亲一只手插进了滚烫的浆桶,豆浆保住了,手却被烫成“狼牙棒”似的排排水泡。受伤后的母亲还不下火线,指导姐姐把当天的豆腐作完。母亲的勤劳勇敢潜移默化地感染了我,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负重奋进、争创一流的开拓精神就源自母亲。母亲虽只字不识,可无师自通、聪慧过人。母亲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却能说会道、处事中庸。孩童时代,母亲经常给我讲“寝不言、食不语”“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名言警句,还给我讲故事、讲家训家风、讲风土人情。上学后,母亲鼓励我发奋读书,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人。参加工作以后,母亲对我说:“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把人做好、把事做对。娘不求你当多大的官,只求别人不骂你的娘就行。”并给我讲父亲当村干部的一些事情,如“土改”“四清”“五反”等等,她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教我如何做人、处事、为官。之后我当了局长,手中也多少有点权力,母亲便告诫我:“一定要按政策办事,平等待人,公正处事,如果乱搞,那会是食落众人口,罪责一人担啊!”同时,乡里乡亲也有人托母亲找我办事,母亲都耐心解释、一一拒绝,她怕影响我的工作,增添我的麻烦,造成不好的影响。工作中我也曾有过挫折,几次升迁的机会都与我失之交臂,甚至还遭人诬陷,曾经一度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知儿莫如娘,母亲从我默不作声、心神不宁的神态和游离不定的眼神里看出了我的心事,便开导我说:“你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当上局长可以说是列祖列宗前世修来的福分,该知足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再说,你父亲当个生产队长都有人告黑状、还坐过猪圈,何况一个那么大的单位呢?”母亲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使我茅塞顿开、云消雾散,同时,也给我干事创业以足够的勇气和持久的活力。母亲讲的这些,虽然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华丽工巧的词藻,却蕴含着丰富的齐家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俗且形象,实在又管用,质朴而久远。使我终生受益而获得一个又一个荣誉,得到了组织和同志们的认可。仔细看来我觉得母亲不仅是一位善良纯朴的女性,还是一位博施济众的观音,更是一位看云知天的哲人;她不仅赐予我生命,开启我智慧,传授我善良,给予我勇气,指点我迷津,还激励我前行;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母亲,还是我人生中最伟大的导师!正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忽然觉得有人推敲车门,于是我赶紧下车,快步进入堂屋,坐到母亲旁边。我说:“寿庆的事你们议得怎么样了?”母亲不等我把话说完,就先声夺人:“这酒坚决不能办。理由是:如果做酒,自家亲戚就有20多桌,加上乡里乡亲和单位同事50桌都坐不下。电视里天天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人家金兰镇的大老板娶媳妇才办3桌酒,你这既违反乡规民约又触犯廉政纪律,搞不得、千万搞不得。”遵照母亲的嘱咐,我们选择一个偏僻的农家饭馆备了5桌土菜,为了控制席数,还规定了小孩不占席位。那天刚好是7月1日,我主持了“寿庆”仪式。我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党的97岁生日,也是母亲的90岁生日,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母亲’生日。在座的有不少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所有家人要敬老孝亲,传承家风。为‘母亲’祝寿,不是聚一次会、吃两顿饭、喝三杯酒,而是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党性修养,弘扬百善当先的孝道文化,传承优秀的良训家风。懂得对父母感恩,做到对长辈孝敬和对他人谦让,这才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我说完之后,每个小家都派出代表发言,大家纷纷表示要听党的话,做新时代的排头兵,做尊老孝亲的后来人。在场的餐馆服务员都说:“这样的‘寿宴’办得好,既热烈又俭朴、既活泼又严肃、既开心又惬意,这哪里是‘寿宴’,分明是一次移风易俗、廉洁自律的生活会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母亲!您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您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举目时、您是皓皓明月,俯首时、您是莽莽大地,您是大海航行中的舵手、深海礁石上的航灯,时刻为我们指引航向……(2018年7月8日于雁城)-END-策划|杨天兵统筹|黄琪晨文|凌奉云执行|黄文转载注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ED9Q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