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非遗进校园 文化种心田_柿霜_技艺_民间

荥阳:非遗进校园 文化种心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通讯员 和红霞 武明都 “老师,我见过这个,它叫柿霜糖,是我们荥阳的特产!” “我吃过这个,可甜了,而且还有清热去火的功效。” “老师,柿霜糖是用柿子做的吗?” 3月15日上午,荥阳

荥阳:非遗进校园 文化种心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通讯员 和红霞 武明都

“老师,我见过这个,它叫柿霜糖,是我们荥阳的特产!”

“我吃过这个,可甜了,而且还有清热去火的功效。”

“老师,柿霜糖是用柿子做的吗?”

3月15日上午,荥阳市刘河镇中心小学非遗小课堂上,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着对柿霜糖的了解。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东发认真聆着听同学们对柿霜糖的不同认识。

课堂上,李东发向学生们讲述刘秀、朱元璋与柿子,鲁迅与柿霜糖的趣味故事,告诉学生柿霜糖非遗技艺是融入了生活智慧的民间手工技艺,有故事、有文化、有回忆、有乡情。详细讲解了柿霜糖的制作技艺,制作柿霜糖需要先将柿子制成柿饼,再经过打霜——澄缸——熬炼——成型的步骤,才能产出数量稀少的柿霜糖,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霜糖,又名柿霜糖、霜糖饼(片),独产于荥阳,是闻名中外的特产,不仅是消暑祛热的清凉食品,也是治“肺病上焦”及口疮的特效药品。霜糖制作技艺源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古时为汜水县)口子村,兴于荥阳市,至上世纪末已在民间相继失传。后由李东发和李保法在母亲王景云祖传技艺基础上,优选融合其他民间技艺遗存编纂形成。2011年,荥阳霜糖(柿霜糖)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荥阳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非遗人才推优、非遗项目评审、非遗交流互鉴、非遗展示展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据了解,“非遗进校园”活动由荥阳市文广旅体局与艺术家联盟志愿服务队联合组织开展,今天的柿霜糖制作技艺课程是2023年首场活动。荥阳市文广旅体局非遗科科长张豪介绍,今年“非遗进校园”活动将围绕糖画、石雕、舞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为乡村学校送上文化大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对荥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V6MZAKV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