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古代,要放两个春节假,眼馋不?_孩子_汤圆_手工

先讲个故事: 在古代,上至天子,下至文武百官,在冬日里的某一天都要放假回家“过年”,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好友互相拜访,分享美食。大家不上班,商场也关门,家家都只顾着吃吃喝喝。 你知道这是哪一天吗? 没答上来的,要重点关注下这期的手工了,

先讲个故事:

在古代,上至天子,下至文武百官,在冬日里的某一天都要放假回家“过年”,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好友互相拜访,分享美食。大家不上班,商场也关门,家家都只顾着吃吃喝喝。

你知道这是哪一天吗?

没答上来的,要重点关注下这期的手工了,做好准备跟娃一起学点冬至节气的相关知识吧。

冬至,在农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但是现在的孩子,很多都已经不知道冬至是怎么回事了,咱得适时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这不,艺趣“冬至团圆礼”手工礼盒上线啦,不精致、不好玩、不传统都算我输!

手作一:童趣堆雪人——冬天最好玩的游戏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还记得小时候的这几句诗吗?

雪是冬天的代名词,堆雪人可能是冬天里最好玩的游戏之一了,但可惜的是,它可能仅停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

怎样给孩子制造一点关于雪的仪式感呢?就靠这款可爱精致的小雪人啦!

用白色珍珠泥包裹雪人模型,雪人的雏形就有了,再给它粘贴上眼睛、鼻子,戴上红色的帽子和围巾,一个小雪人就做好啦,而且是个不会化的雪人,可以陪孩子坐在窗台晒太阳哦!

手作二:踏雪寻梅香——腊梅开在宣纸上

梅花是极具中国传统韵味的植物,“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可见梅、雪总是相伴出现的。

前面已经和孩子制作完雪人了,现在就来画幅梅花吧!

把宣纸铺开,这次我们不用画笔,而是用棉签蘸取颜料,为光秃秃的枝桠画上盛开的梅花,是不是很有创意?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让孩子感受中国画的意蕴悠长吧。

手作三:元宝落玉盘——冬至到,吃水饺

中国人最讲究的还是饮食文化,不管什么节日都离不开“吃喝”二字。

“冬至大如年”,这么重要的节日,仪式感里怎么能缺了吃呢?

我们小的时候,老人家经常说“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吓得小孩子一到冬至就紧张自己的耳朵。

但是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吃饺子不再是奢侈的事儿,但包饺子却是个能共享亲子时光的活动。

颜色鲜艳的黏土,是最适合用来教孩子学习包饺子的材料。包好的饺子一个个鼓鼓胖胖的,再贴上可爱的表情贴纸,谁还舍得吃呢?

手作四:冬至念团圆——冬至吃汤圆,添岁又团圆

别以为冬至吃饺子就算仪式感了,饺子是北方人民喜欢的团圆美食,在南方,更受欢迎的是汤圆。

一颗颗软糯的白玉团子,在汤水里舒展着,咬一口是糯糯的皮,再咬一口是甜甜的馅,热乎乎的汤碗端在手里,身边是说笑着的家人,此情此景,你很难不生出幸福的感觉来。

吃的是汤圆,念的是团圆。

这款汤圆手工也是用彩色黏土制作的,揪一块黏土,把它揉圆、再拍扁,就成了一颗汤圆。

像这样连续做6-8个,再把它们有层次地粘贴在事先涂好色的大碗里,最后贴上可爱的装饰表情和图案贴纸,就这样,一碗热腾腾的“童心未泯”汤圆就做好啦!

手作五:九九消寒图——古人的冬日闲趣

我原来觉得《九九消寒图》是古人茶余饭后实在没事儿干,发明出来的附庸风雅的东西。

但其实(也许)并不是,因为它对应着《数九歌》。

经典的《九九消寒图》是从冬至这天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也就大功告成了。

但是我们这款《九九消寒图》,插画师把它进行了童趣化改造,文字更卡通、色彩更明快,孩子也会更喜欢。

坚持记录每一天,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做手账?

没错,自律的习惯也要从娃娃抓起。

虽然距离冬至还有一个月,但是早早准备好,到冬至那天就可以做起来了。

快把这款《冬至团圆年手工礼盒》带回家吧,让孩子浸润传统文化,提高专注力和动手能力,和孩子一起过一个仪式感满满的冬至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R74D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