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没文化可怕?没逻辑才可怕

逻辑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是在现实中真正有逻辑的人并不多。缺乏逻辑性是很多人思维方式上常出现的问题,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既好笑又让人生气的“奇葩逻辑”和“强盗逻辑”。譬如“你行你上啊”、“他为什么不打别人就非要打你”,“她长这么漂
原标题:没文化可怕?没逻辑才可怕逻辑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是在现实中真正有逻辑的人并不多。缺乏逻辑性是很多人思维方式上常出现的问题,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既好笑又让人生气的“奇葩逻辑”和“强盗逻辑”。譬如“你行你上啊”、“他为什么不打别人就非要打你”,“她长这么漂亮,一定是个‘花瓶’”。不少常见的逻辑错误就发生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譬如为了劝孩子不玩游戏,父母常常会用别人家的孩子举例子:“你看小A,成绩这么差就是因为玩游戏”,“你看小B,成绩那么好,他就不玩游戏”,“你看小C,成绩那么差都不玩游戏”,“你看小D,玩游戏成绩还那么好,你行吗”。四个不同的例子,却都被推导出“你不该玩游戏”这一核心结论。可事实上,玩游戏和成绩好坏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所以父母的逻辑在一开始就是错的,无论是用正面教材还是反面教材都无法得以证明,最后反而自我矛盾。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神逻辑”在逻辑学中被称为“谬误”。谬误分为“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形式谬误”指的是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产生的,推理形式不正确的各种谬误。主要指运用演绎推理的各种形式时,违反相应推理的逻辑规则而引起的各种谬误。如由于违反换质法或换位法推理的规则而产生的直接推理的逻辑错误,由于违反三段论规则而产生的各种三段论逻辑错误。与形式谬误相比,日常生活中更常见是“非形式谬误”。所谓“非形式谬误”,是指结论不是依据某种推理、论证形式从前提得出的,而是依据语言、心理等方面因素从前提得出的,并且从这种推出关系是不成立的。今天我们就来用逻辑学中的谬误理论来“击破”生活中的那些“奇葩逻辑”。概念混淆自然语言中的词语常常是多义的,或者说是语意模糊的。如果人们在论证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利用这种多义性和模糊性,以得到不正确的结论,就会犯“概念混淆”的逻辑错误。例如“凡有意杀人者当处死刑,刽子手是有意杀人者,所以刽子手当处死刑”。这个推理是不成立的,因为刽子手不是一般的“有意杀死者”,而是“奉命有意杀人者”。合举指把整体中各部分的属性误以为是该整体的属性,由此作出错误的推论。例如,由一部机器的每一个零件都品质优良,推出这机器本身也品质优良;由一个足球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很优秀,推出该足球队一定很优秀;由一辆公共汽车比一辆出租车耗油更多,推出所有公共汽车的总耗油量一定比所有出租车的总耗油量多。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其实也是犯了这种逻辑谬误,即由某个地区的一部分人有不好的行为,推出这个地区所有人都是品质恶劣的。分举与合举刚好相反,是指由一整体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整体中的每一个体也具有某种属性。例如,由某人在一重要部门工作,推出该人也一定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小张在世界五百强工作,那他一定工资很高吧”,然而事实上小张可能只是一个清洁工,并没有很高的薪酬。再看下面两个推理:“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著作,因此,《孔乙己》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因此张三也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他们都犯了分举的谬误。诉诸起源指通过说某个理论、观点、事物的来源好或不好,来论证该理论、观点成立不成立,该事物好或不好。例如,有人论证说:“麻将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而中国文化都有正面价值,所以我们要推广打麻将运动;牛仔裤是洋鬼子的东西,有什么好穿的,太崇洋媚外了,所以应该发起不穿牛仔裤运动,做一个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又如,有人说:“我知道这种药是用一种剧毒的植物提炼成的,尽管医生建议我服用它,但我绝不服用,因为我害怕被毒死。”上面两个人的话都犯了“诉诸起源”的谬误。循环论证指用论题本身或近似论题的命题做论据去论证论题。例如,“吸鸦片会使人昏睡,因为鸦片中含有令人昏睡的成分”。“所有基督徒都是品行端正的,因为所谓基督徒就是品行端正的人。”“整体而言,让每个人拥有绝对的言论自由肯定对国家有利,因为若社群里每个人都享有完全不受限制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自由,对这个社群是非常有利的。”诉诸无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事实上,这世界上有很多我们没有见过或不知道的事物,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在这方面有一个典型的例句,那就是“我们不知道占星学家的断言是真的,因此它们是假的。”与之相类似的,“我没见过外星人,所以外星人是不存在的”,也是这个道理。人身攻击如果一个论证在回应一个论证时,攻击给出论证的人的可信性,而不是该论证的可信性,那么它就是人身攻击论证。例如,小明说一会儿会下雨所以建议我们出门带伞,但因为小明是个有名的“说谎大王”,因此我们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接受他的建议。网络上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当某个公众人物对某一事情进行解释或澄清时,一些网友会“翻旧账”,指出他以往的过错来证明他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从而告诉大家不能相信他所谓的“澄清”。然而,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或品性并不必然决定他现在说的话是真还是假。以上这些逻辑谬误只是众多逻辑谬误中的一部分。有关逻辑以及谬误,《逻辑学是什么》一书中有着非常详细的介绍和解读。逻辑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枯燥深奥,它是一种有趣的思维游戏。更为重要的是,逻辑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犀利更加深刻地看到这个世界。对于人们的一些“奇葩逻辑”,鲁迅先生早有研究,其《华盖集》中有一篇文章叫《论辩的魂灵》,列举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诡辩”,十分经典。其中有一段非常形象地展现了上文中所出现的部分错误逻辑。“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你既然也生疮,你就和甲一样。而你只说甲生疮,则竟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有些可悲的是,现在仍有许许多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数次地犯着这些逻辑错误。可见,我们的逻辑教育任重道远。-版权信息-编辑:子水黄泓《逻辑学是什么》《逻辑学是什么》作者:陈波著发数理之思,解抽象之谜,认知思维、求索真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Oreq5Nbr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