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鱼下酒 聊点成都人的“码头文化”_黄龙溪_古镇_黄辣丁

9月19日零时起,成都正式解封。 于成都人而言,火锅就是刚需。如果换作另外一座城市,我绝不敢说当地人解封之后的首要大事是吃上一顿火锅。 解封后的第一顿火锅,吃对疗愈身心,吃不去得去医院疗愈肛肠。懂门道的成都人已经吃上了火锅鱼,毕竟谁也不想被

9月19日零时起,成都正式解封。

于成都人而言,火锅就是刚需。如果换作另外一座城市,我绝不敢说当地人解封之后的首要大事是吃上一顿火锅。

解封后的第一顿火锅,吃对疗愈身心,吃不去得去医院疗愈肛肠。懂门道的成都人已经吃上了火锅鱼,毕竟谁也不想被“清库存”。

本期内容,用火锅鱼下酒,聊点成都“码头文化”的事儿。

九天开出一成都,千流百川汇蓉城。

尽管成都并没有重庆、武汉,抑或是兰州那样的大江大河,但是阡陌交错如血管般的小河道,同样让它不负“水城”之名。

成都水系分布图

在成都,镗钯街真卖过镋钯,肥猪市曾真有肥猪,合江亭也真是两江相会处。

东北的菜名,四川的地名,向来讲究实在。若非河道纵横,成都哪里会有上河坝、池水巷、水津街等诸多与“水”相关的地名。

水津街西临府河旧景 摄于20世纪90年代初

石牛堰码头、东门码头曾是这座城市最繁忙的地方,人们在此既转运货物,也交换天南地北趣事。聊到兴处,就地用石头支起铁锅,煮鱼下酒。

成都人爱吃火锅鱼的基因,大概由此而来。

东门码头

市区外,黄龙溪古镇、五凤溪古镇皆因航运盛极一时。船只从东门码头顺着河道出老城,首站便是黄龙溪古码头。

成都有句俗语叫“七上八下地回四川”,说的是每年小寒、大寒的节气到第二年的7月,下游的鱼成群结队地逆流而上,在黄龙溪古镇一带产卵。

于是黄龙溪百姓在鱼的吃法上并无特别,可餐馆里能品尝的鱼类却十分丰富,讲究野味的鲜香。

黄辣丁是黄龙溪古镇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沱江仔鲢五凤溪古镇的招牌,因五湖四海的文化相互激荡、彼此融合,便有了“沱江鲢鱼十八吃,油酥船钉连骨吞”的说法。

金堂县五凤溪古镇

清蒸、油酥、醋溜、凉拌、熏烤⋯⋯或是回归旧时最原始的吃法,将鲢鱼切段,煮成鲜香逼人的仔鲢火锅。

沱江仔鲢

三国时期, 西来古镇已经成为蒲江县与邛雅地区水路通道上的重要码头。

江县西来古镇

若是去西来古镇,随便找一农家菜馆就能吃上正宗的六合鱼。

鱼是长滩湖的大花鲢鱼,鱼肉开片,鱼头、鱼尾、鱼骨切块,用泡辣椒、泡青菜烹煮,大盆盛装,麻、辣、鲜、香、嫩、烫,怎个爽字了得。

六合鱼

同一时代,蜀汉政权犍为郡守李严凿天社山,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的新渡口,“津”即是渡口,故皂里江、文井江、布濮水(今南河)三渡合称“新津”。

新津古码头

凭借发达的水系,新津可谓成都周边最值得去品尝河鲜的一座城市,从这里走出的胖大姐黄辣丁、谭鱼头火锅如今风靡全国。

胖大姐黄辣丁

谭鱼头火锅

都江堰石锅鱼,彭州龙门山镇小鱼洞冷水鱼……看完本期内容,你大概知道应当去哪里寻觅成都“码头文化”,寻觅一顿正宗的火锅鱼。

仔细想来,成都“码头文化”从未远去。它们被装入鱼腹,变作解封后的第一顿火锅鱼,变作日常用作调味的泡菜鱼,变作简阳羊肉汤底,造就的鱼羊一锅“鲜。

所以,你吃鱼了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9lb06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