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初360班张嘉洢2023年寒假实践活动小记_元宵_习俗_中国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 指导老师、班主任:裴咏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

指导老师、班主任:裴咏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团圆为主题,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元宵节的主要习俗吧——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浮元子”,后称“元宵”“汤圆”,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们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百病,也是一个元宵节期间的习俗,有的是在正月十五的时候举行,也有很多人会在正月十六进行。在这天,妇女们会穿着盛装,结伴走出家门,直接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到了午夜才回家,有一句谚语说道:“爬爬城,不腰疼”。据说每年这样走一次,能够青春常在。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逢元宵佳节,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会表演舞狮节目。民间传说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

赏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一般在元宵节举办活动,按字面理解为观赏灯。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灯会。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达到顶峰。所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在这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赏花灯了。古时候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会亲手制作精美独特的花灯,挂在家门前。十五的夜晚,五彩缤纷的花灯与天上的明月,共同组成美好的盛景。这天人们会在天黑之后在街头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大家纷纷走上街头,观赏花灯,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习惯,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对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的认识更为深刻。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文:初360班 张嘉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PvvW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