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早茶热_吴忠市_赵金荣_店里

电话里,银川客人再三叮嘱帮忙预留5月1日早上十人桌的包间。但赵金荣还是诚恳提醒:感谢跑这么远来捧场,但最多保留到八点半,来晚了只能现排座。 “咱们今年早茶美食文化节正好赶上‘五一’小长假,人流量估计得翻倍,我都不让前台再提前预定,不然就怕预

电话里,银川客人再三叮嘱帮忙预留5月1日早上十人桌的包间。但赵金荣还是诚恳提醒:感谢跑这么远来捧场,但最多保留到八点半,来晚了只能现排座。

“咱们今年早茶美食文化节正好赶上‘五一’小长假,人流量估计得翻倍,我都不让前台再提前预定,不然就怕预定客人迟迟不来,而早来店里的人却无包间可用。”赵金荣说。

57岁的赵金荣20世纪80年代就跟着甘肃兰州来的师傅学煮肉、调汤,并开了自己第一家拉面馆。今年春节,他投资数百万元装修打造、占地2400多平方米的苏子拉面馆正式开业,一跃成为当地最大的早茶店。

在很多地方,拉面就是一种填饱肚子的快餐,但在黄河之滨的宁夏吴忠市,拉面经过创新、改良,与八宝茶完美融合,形成更符合当地人口味的特色牛肉面。近年来,这种特色早餐吸纳广式早茶元素,逐渐发展成集饮食品鉴、社交养生等多元素为一体的早茶文化。

早茶店的厨师正在制作拉面。新华社记者白舸 摄

目前吴忠市全市拥有早茶餐饮门店580余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左右。可以说,吴忠人的一天往往是在面香、茶香、肉香交织的硬核早餐中开始,他们在早茶桌上联络感情、洽谈业务、相亲议事。

“我们新店开业第一天就特别火,营业额约2.8万元,有一个周日还达到5万元。”赵金荣说,吃早茶没有消费门槛,人均20元管饱,人均百八十元也有的是美食安排。

在赵金荣的早茶店里,面点和小菜各有50多种,师傅还在不断根据顾客需求和口味推陈出新。每天凌晨两三点,掌握着秘方的他就来到店里,盯着煮牛肉,调配牛肉面汤。“干餐饮本身就是辛苦活,但看着老顾客、新顾客吃得好、吃得美,就不觉得累了。”他说。

外地人来吴忠,若询问本地人哪家牛肉面最好吃,可能会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因为各个早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秘方,都有一批“死忠粉”。

“从小就吃他们家的牛肉面,已经习惯了这种味道,所以就算店先后搬了三次,我们也一直跟着。”在吴忠市一家名叫“老何记”的早茶店,市民王女士正和七位朋友一起享受早茶。她们桌上摆放着飘香的特色牛肉面、浓郁生津的八宝茶、滑嫩可口的牛肉、种类繁多的面点和爽口开胃小菜……

吴忠市一家早茶店里服务员正在为顾客准备小菜。新华社记者杨植森 摄

王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工作时间自由,她一周至少来三次。“早茶店里面好、菜好、茶好、环境也好,聊天交流都方便。”她说。

跟赵金荣一样,“老何记”早茶店老板何飞龙也几乎每天都守在店里。“这三年疫情确实对餐饮行业影响大,但做牛肉面三四十年,我对这个行业很有信心,所以才顶着压力花100多万元装修了这家店。”何飞龙说。

今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井喷的客流量也证明了他的决定。“日均客流量在500人左右,特别是周末,不提前两天根本订不到包间,而且散桌能翻四五次台。”何飞龙说。

这两天,何飞龙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旺季”做准备。他在店侧门搭了一个棚,可以再安置6张桌子,同时也抓紧联系临时工以提升服务能力。“先预定了4位临时工,反正有微信群很方便,客流量大时可以随时增加。”他说。

顾客在一家早茶店边享用早茶边聊天。新华社记者白舸 摄

据了解,为促进早茶产业发展,吴忠市从2021年起开始举办早茶美食文化节,前两届共吸引客流30.9万人次,实现现场销售额5.5亿元。今年的早茶美食文化节26日拉开帷幕,将持续整个小长假。

吴忠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消费促进科科长丁学宝说,早茶产业连接着种植、养殖、食品加工以及文旅等多个产业,对人流的吸引、消费的带动作用非常强。吴忠市正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完善示范店动态管理机制、打造美食地图等多种方式,保障和促进这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记者艾福梅、白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VlKb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