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路”上卖了近20年馄饨面,他们这样守护“楼下的老味道”_餐饮_龙华街道_经营

一碗辣酱面10元、一碗菜肉大馄饨12元,面条不够还能加到饱……在龙华街道天钥桥南路的一条“断头路”上,有一家开了20年的“夫妻老婆店”,只卖馄饨面条,价格实惠公道,是街坊们的家常饭堂。 店主老刘是福建人,今年已经58岁。1996年,他从老

一碗辣酱面10元、一碗菜肉大馄饨12元,面条不够还能加到饱……在龙华街道天钥桥南路的一条“断头路”上,有一家开了20年的“夫妻老婆店”,只卖馄饨面条,价格实惠公道,是街坊们的家常饭堂。

店主老刘是福建人,今年已经58岁。1996年,他从老家来到上海打拼,最初经营的是一家五金店,后来转做小吃店,每天起早贪黑包馄饨、煮面条,一干就是近20年。

老刘的店就开在居民楼下,虽然临街,但因为是“断头路”,行人稀少。“主要是居民区里的老人来吃馄饨,还有送外卖的,送快递的,附近工地上的过来吃。”老刘说自己做的都是熟客生意,除了街坊们多年的光顾,他的店也有不少“口口相传”介绍来的食客——大多都是干体力活的。

“我们没有外卖平台,不太会搞那些。”淳朴的老刘坦言,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小店只是和妻子两个人经营,揽客秘诀也极其简单。“就是价格比较实惠,分量多给一点,他们能吃得饱。”在这里点一碗面,老刘能给客人盛上六七两的面条。

“我在这里吃了10来年了。”店里一位老顾客告诉记者,“我是北方人,平时是送货的,最喜欢到他这里来吃面。”这样的熟客甚至会自带酒水,趁着空闲在店里小酌一杯。喝不完的酒,就熟门熟路自己存到橱柜里留着下次再来,“完全就像在家里一样”。

除了这样的熟客,老刘的店也欢迎路过的环卫工人进来歇歇脚。“反正下午店里也没什么人,位置空着就让他们坐会儿,想接点热水我这里也有。”因为慷慨大方的实在性格,老刘在街坊里有着多年的好口碑。随着时间推移,老刘所租的店面租金翻了一番,但他还是坚持尽量不给食客涨价,“毕竟好多都是打工的来吃”。

根据《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老刘店面所属的龙华街道负责对符合要求的小型餐饮提供者实施临时备案,今年老刘的店也按时完成了备案。“这次是6月1日备的案。”老刘回忆道。

疫情期间,老刘的店根据防疫要求关门歇业,房租曾一度令他发愁。“幸好后来有政策帮助,给我们免了6个月租金。”老刘如释重负地说,“不然这一年白干了。”但他也透露,孩子已经工作,加上自己已年近六旬,所以“再做几年,也就关店不做了”。

“我们是按照分类施策、从严监管、减少存量、严控增量的原则,来开展小餐饮备案工作。”龙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的目的还是尽量要引导这样的小餐饮店去改善条件,往更好的水平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周围居民的需要。”据悉,多年来,老刘的店从未发生过居民投诉,一贯符合经营要求。“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都支持他把店开下去。当然,如果这家店以后结束营业了,后续的‘下家’原则上我们就不再许可搞餐饮了。”讲原则,也讲人情。老店的邻里情谊是建设和谐社区里不可缺少的人情味。

小餐饮备案给予因为种种原因尚未“转正”的小型餐饮一剂“缓冲剂”。对于不扰民、不影响环境,能确保食品和卫生安全,而且周边群众的确有生活需求的小型餐饮,龙华街道将从引导和鼓励小型餐饮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小餐饮备案为从业人员提供一种稳定的过渡管理方法。

小餐饮备案既能有效监管经营主体,又能引导经营者改善经营条件,在保证食品安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小店做大”提供了发展空间。今后,龙华街道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小餐饮备案工作,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也为建设美好社区不断努力。

2022-11-28 12:44

来源:上海徐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Nj2jwJ.html

(0)

相关推荐